【热门】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与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的世界并不重要,大人们只对孩子的分数,家庭作业和名次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因为这次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的承受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来愈坏,伊夏必须承受与亲人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他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学生们都对这个有趣的老师的到来感到兴奋,唯独伊夏没有。尼克老师很快发现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寻找原因。尼克老师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够拼写和阅读,即患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和快乐。
伊夏的爸爸虽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担心儿子的。他之所以给伊夏施加压力是因为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今后会遭到社会的淘汰。我觉得伊夏的父母应该静下心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去感受。他们应该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快乐。
尼克老师组织的学校绘画比赛中,伊夏的画胜过尼克老师,最终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相信着巨大的成功与万分的喜悦,流着泪扑进了尼克老师的怀里。这之后,伊夏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惊。伊夏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他的脸上绽放出幸福快乐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发现了伊夏的特点从而实施针对教育,才发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发挥了他的特长。虽然父母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很聪明的天才。但父母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电影里主人公是一位八岁的小男孩,伊桑。然而伊桑并不是个普通的孩子,他天生具有阅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在伊桑周围的环境中,除开他的妈妈,其他的人都对他感到不满意,即使是他的爸爸。最终,伊桑被迫被学校开除,被寄往了寄宿学校。在寄宿学校里,伊桑变得很压抑,他开始沉默不语,孤立自己,甚至有想自杀的念头。就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一位代课教师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伊桑的命运,这位代课教师便是尼库巴。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如果,对孩子的希望,用快乐和成绩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们一般会对外说选择快乐,而对自己说成绩。我们明知道快乐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残酷的当前教育,我们的行动,最终都会站到成绩这一边来。
如果,我们也将这样的选择,摆到孩子的面前,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同样,孩子们一面言着自己的心声,另一面却为着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把自己深深地埋在试卷的分数当中。
面对如此的假设,人生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做?
含泪看完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伊桑是一个八岁的有些自闭男孩,他和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他喜欢发呆,喜欢遐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些对于他的父母,对于所有的成人世界而言,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成绩的排名感兴趣。所以伊桑在学校,总显得那么孤立与卑微,在家里,又总会因不如优秀的哥哥,遭来父母的漫骂。影片的起始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抛出了尖锐的问题。有趣的是,在这部分中,导演把一些生活画面留给了伊桑的母亲,刻画了她为丈夫,为大儿子和小儿子如何忙碌的一个早晨,很明显,导演并不满足要给我们展现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而同时也在抛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上的保障外,是否还需要给予什么?
伊桑惹出的麻烦,终于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对于离开,伊桑做出了焦灼不安的反抗,但是现实实在是太强大了,孩子永远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的。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伊桑的孤独愈演愈烈,他的痛苦与日俱增。
与同伴相比,小伊桑显得如此的怪异: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辨别日常事物,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自理,一个8、9岁的孩子,如此这般,的确非常人之举。但是他特别擅长画画,他能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的小小画册上记录了曾经和父母在一切的欢乐,可是渐渐地,这个画册上没有了自己,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反抗,但是这一切,他勤劳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却全然不知,他们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丝毫不去关注孩子心里的想法,不去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表达。其实孩子再年幼,也都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
看到这里,我被触动了。我在想,伊桑的父母,与我们中 ……此处隐藏5826个字……把尺子怎么能准确的测量出没一个学生的“尺寸”呢!
然而很多父母也自然而然的把成绩当作衡量他们的标准,认为成绩高就是好孩子,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误区吗?还有一种对孩子的伤害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父母经常会把别人家的孩子拿着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然后抱怨他什么都不行,这对孩子的伤害是无形的,也是很有杀伤力的!这部电影里到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只有一个样样精通的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哥哥,父母在伊夏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拿着哥哥的榜样刺激他,以至于被送去寄宿学校时,伊夏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这个家也不想要他了,才有了那本翻页移动的漫画!
当这里的老师慢慢发现伊夏的问题时,居然和上一个学校的老师一样,不假思索的就认为他是“问题儿童”,甚至私底下还嘲笑他!我不懂,这难道是一个老师该做的事吗?发现学生成绩上不去,难道不应该是帮着寻找原因,去解救这个学生吗,不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吗?一个父亲会这样对待自己孩子吗?直到后来这个代课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伊夏的心结才得以打开!在所有老师都嘲笑他的上课方式时,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校长,去伊夏家里了解这个孩子,研究伊夏的作业和绘画作品才真正找到问题所在!尼克老师爱迪生等等各种名人的事例去激励他,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伊夏不再害怕,并且取得了绘画比赛中的冠军,书写和阅读的问题也慢慢被解决!伊夏开始变得和一般儿童无二,甚至成了超出常人的绘画小天才,被同学和老师认同!
伊夏最感激的人是尼克,是尼克把他从堕落的深渊带了回来,给他自信,让他走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到伊夏战战兢兢的拿着自己的第一份奖状时,多少人被感动的潸然泪下,感激这个老师!可是在此之前伊夏的那些老师和那些有这和这些相同作为的打着教书育人旗号的老师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你们在无形中“放弃”过多少这样的“小天才”!可能就是因为你们的打击和放弃,让他们步入歧途,平庸一生!
学校用成绩给学生定下的“框架”,父母用爱给孩子定下的“框架”,社会用他衡量一切的标准给这些有这特殊才能的儿童定下的“框架”,都只是发现每个人表面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教好每个孩子,就要求每个老师用心去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用一把尺子,一个框架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他们是平等的,都是地球上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不要因为你的疏忽让他们披上了一层黑纱失去了原有的光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9《地球上的星星》,产地:印度宝莱坞。
以下是小小剧透——不喜者,勿入
怎样样,片名展示的画面美丽吧?片名——地球上的星星,副标题——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一样。
伊夏是一个乐于观察身边事物的孩子,对大自然的一切都感兴趣,甚至是学校楼边的水塘。
伊夏是个绝对的慢性子,不是他快不起来,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把精力投在学习上。文章开头的视频就能说明问题了:伊夏完全没有学懂。但是伊夏会用天马行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然而因为成绩太差,最后不得不终止走读上学。家人决定将他送往寄宿制学校,一学期回家一次。
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逆反,因为寄宿制学校的学习也还是不习惯。老师、同学们的嘲笑让他难以忍受。他完全没有办法在学校的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孩子的问题被一位名叫尼克的细心老师发现了,孩子的所有出错的作业中,不论是数字还是字母都是反的。
在前往伊夏家家访的过程中,尼克发现了孩子在绘画方面的天赋,结合他同相关专业人士的请教、探讨,他判定孩子只是有字母识记困难,并不像所有人认为的孩子是个懒蛋、笨蛋。
就这样,伊夏开始了一次新的成长!
校方应尼克的请求,开始精心准备一场活动——全校师生同绘画,优秀作品将作为学校宣传册封面图被刊登出来。不出意外,伊夏创作了容色彩、布局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色彩的娴熟运用超过了很多同龄孩子。是的,伊夏的作品成了宣传册的封面资料。
这部电影的亮点很多,除了印度电影所惯有的唱歌舞蹈外,这部电影最伟大之处在于深挖一个遇到困难的孩子内心与行为之间的纠结与冲突,从而为向我们阐释了“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一样”这一理念做好了完美铺垫。
是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小红必须要按照小花的成长路径去发展自我?发现每个孩子所特有的、独到、擅长的学习方式,帮忙孩子发现自我所擅长的领域、学习方法不是更好么?茫茫人海中,笨孩子的比例太低了,更多的孩子其实是在等待被人关注与引导。
当然,抛开艺术创作的视角不谈,影片的主题设定存在一个问题:一个老师为了一个孩子而投入超多精力,其他孩子怎样办?
回归到教育中来看的话,电影中的这个尼克其实更像是一位父亲或母亲,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超过学校教育的。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其所应对的至多是两个孩子,而学校老师要应对的是一群孩子。从教师精力的投入分配角度来看,学校老师会将其80%的精力分配给成绩优秀以及调皮捣蛋的孩子,至于其他的孩子,说实话,家长会上,老师们是无法细致讨论中间一大层孩子们的问题和状况的。说到那里,你就应明白了,孩子真正的状况是无法在学校层面完全获得的。那么,谁还有机会发现一切的奥秘呢?不二之选——父母!
如何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遗漏细小却又重要的信息,最终成就这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我们静下心来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刚刚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两个多小时,将近三个小时。因为上课看了一个片段,一直以为开始的那个小孩是那个老师小时候。看到后来才发现不是。伊夏是小男孩的名字,他只有八岁。成绩低,开始以为是他调皮捣蛋,其实不是,而是一种读写障碍。开始可能有些责怪他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对他太严厉了。多亏了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他的问题,慢慢启发他,鼓励他,让他走出自卑,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其实不想多去描述剧情,还是谈谈自己的感受。看的过程中,好几次都落泪了。伊夏刚刚被送到寄宿学校时的孤独寂寞,一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远离父母,多么残忍的一件事。也是想到了自己,虽然已经这么大了,但还是会想念父母,家永远是孩子的港湾。此外,电影中的好多插曲,歌词都特别的感人。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几年级的老师,不管是教什么科目的,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他让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他们先天可能会有不足,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所以,不要束缚在考试的框架里,善待每一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给他们鼓励,每个人都能够绽放!
很喜欢美术老师尼克的扮演者?——阿米尔·汗,他一直是那么有活力。高中的时候看过他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当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演员,20xx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已经45岁高龄,却将一个二十岁的大学生演绎得活灵活现。
看着片尾中那一张张孩子的脸,和那清澈的眼眸,被感动了。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孩子是最纯洁的,一尘不染。
《地球上的星星》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观看,值得思考。
文档为doc格式